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岐江橋。

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近處為光明橋,遠處為岐江橋。

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洪奇瀝大橋。

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外海大橋。

開合岐江橋留紅色記憶 長江路大橋如蝴蝶展翅

中山港大橋。

鄉村振興篇——夢中的那一座橋

岐江河是中山人的母親河,流經中山境內近半鎮街,也見證瞭城市的發展變遷。岐江河東往廣州西出澳門,與東江和西江兩大河相連,是中山“水路輻射”的中心。

中山自古以來擅造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山有大大小小的橋梁超過500座。進入新時代,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中山人正在造更多的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促珠江口東西岸共榮,中山,正邁入“大橋時代”。

中山人母親河上20多座橋 記錄城市發展變遷

包括岐江橋,岐江河上有20多座橋。光明橋、員峰橋、中山一橋、中山二橋、蝴蝶橋、板芙大橋、岐江河大橋、芙蓉大橋、中山港大橋、東河橋、康華橋、東明橋、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大橋、古神公路石岐河大橋……這些橋見證瞭岐江兩岸的發展,記錄瞭中山人來來往往的生活日常。

光明橋與岐江橋交相輝映。光明橋上的燈柱及護欄有別於中山的任何一座橋梁,外觀新穎、富現代感,是繼岐江公園、金字山隧道後中山的又一新亮點。

員峰橋全長不足百米,是老石岐人出入城區常使用的主力橋梁之一,員峰橋橋面經過多次修繕擴寬,並在2011年進行瞭一次大改容,其兩邊橋頭設計靈感來自於中山古建築“趟櫳門”。

2008年6月27日,中山市長江路大橋通車,如今它是中山最繁忙的交通線之一。大橋結構新穎獨特,猶如蝴蝶展翅,被中山人親切地稱為“蝴蝶橋”,也是國內首座蝴蝶拱形橋。

南外環岐江河大橋改建後,全長約1340米,主橋長為153米,結構為雙層鋼桁架拱橋,下層為南外環路,上層為在建的中開高速,是中山市城區內的首座雙層橋。

1992年落成的中山港大橋,是當時全省最長的橋梁。大橋橫跨小欖水道和石岐水道,連接著火炬開發區、民眾、港口等鎮街,也是連接中山與廣州的重要通道之一。擴建後的中山港大橋於2016年正式通車,新橋主橋有兩座主塔,外觀近似兩個古典花瓶,曲線優美;共有斜拉索144根,設計壽命為100年,也是當時中山市跨度最大的斜拉式結構特大橋。

中山港大橋是中山市的重要地標之一,具有極高的交通價值和歷史意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它一直是中山港與外界聯系的重要樞紐,見證瞭中山市的快速發展和變化。它已經成為中山市東南部地區的交通要道,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大小小超500座橋 中山正邁入“大橋時代”

從岐江河放眼中山全市,中山全市有外江13條,內河湧1041條,河網密佈,流域寬廣。在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就有磨刀門、橫門、洪奇瀝三條河道流經中山。

面對阡陌縱橫的水網,中山自古以來擅造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山有大大小小的橋梁超過500座。日益頻繁的水上交通,把中山各鎮街緊密聯系在一起,持續不斷的中外通商,將中山與外界連在一起。

1988年5月1日,從中山市古鎮鎮跨江連接江門市的外海公路大橋竣工通車,打開瞭中山的西北出口大門。大橋全長1769米,可通航5000噸級輪船,曾是廣東省最大的公路橋。

2015年7月1日,位於中山市港口鎮的廣珠中線二期工程項目大南沙特大橋建成通車。大橋跨越小欖水道,全橋長1350米,主橋為三跨雙塔雙索混凝土梁斜拉橋。大橋日均通車6萬餘輛,極大地促進瞭三角、阜沙等鎮街與城區的快速聯動。

2021年,105國道半互通立交橋通車,打通瞭十水線“最後一公裡”,從小欖到東鳳、南頭、阜沙、三角等地多瞭一個選擇。

還有沙口大橋、逸仙水庫橋、南頭大橋、東阜大橋、新沙大橋、黃沙瀝大橋……每一座過江通道都像一條城市“動脈”,為城市發展輸送生生不息的能量。

岐江橋 中山史上最早的一座開合橋 凝聚幾代人情結

提到瞭中山市現存年代最久遠的雙美橋,就不得不提到中山史上最早的一座開合橋——岐江橋。

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岐江上並沒有橋梁,行人商旅來往於河的東西兩岸,隻能依靠艄公擺渡。“石岐晚渡”成為“香山八景”中的一景。上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石岐已經成為珠三角的重鎮,石岐東西兩面的公路網已初步出現,但因為岐江河道的阻隔,東西兩條公路互不相連,交通仍然不便。

1931年,中山縣縣長楊子毅下決心在岐江上修橋,但工程僅進行瞭幾個月,隻立瞭四個橋柱。抗戰期間,縣政府曾在原建橋處搭建一座簡易竹橋,方便百姓疏散躲避空襲。竹橋隻在空襲警報鳴響時才開放,平時關閉。

直到1951年1月1日,由石岐商會牽頭負責籌錢,在南下的解放大軍協助下,耗資2.17億元(舊幣,相當於2.17萬元人民幣)的岐江橋首次建成通車。該橋長70米,寬4米,兩邊用木頭搭建,中間設浮船,可開合橋面,方便船隻通行,從此改變瞭岐江兩岸無橋的歷史。至今,岐江橋已成瞭中山市的著名地標。

1977年2月,以粵中船廠為施工主體所建成的混凝土和鋼板結構組合的電動吊橋,成為瞭岐江橋的特有形態。77版岐江橋用瞭36年,因橋梁老化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於2013年5月27日拆除重建。

2014新版岐江橋結構和樣貌與原來一樣,依然是鐵橋開合的方式,保留瞭鮮艷的紅色。考慮到岐江橋連接富華與步行街兩個商圈,人流量較大,所以人行道每邊拓寬瞭50厘米,整座橋拓寬瞭1米。新岐江橋采用舊橋跨徑一致的佈置,全橋長74.7米,橋寬20米,由原來兩車道擴寬至四車道,2014年7月31日建成試通車,橋梁設計荷載標準提高至公路Ⅰ級設計荷載標準。

從全木建造用船開合的浮橋,到水泥鋼筋建造的鋼鐵吊橋,在城市中心可開可合,這種特色,在國內少見。岐江橋,凝聚瞭幾代中山人的情結,它已不僅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中山經濟、文化、歷史的見證者,更成為瞭中山旅遊的一道獨特風景、一個城市的標志。

岐江橋自建成至今,一直都堅持在規定的時間內開橋、合橋,保證中山航運。這種定時開合的做法,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許多海外華僑出國多年後,還專門回來看看岐江橋開合的場景。

05-07版 采寫/整理:南都記者 侯玉曉 攝影:南都記者 吳進

資料來源:中山市檔案館、中山市志、中山年鑒、中山故事、中山發佈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华夏门网's avatar华夏门网
上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11:31:02
下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12:04:40

相关推荐

  • 手工制作嶺南“趟櫳門”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嶺南建築的瑰寶。 其中趟櫳門是西關大屋最具特色的組成之一,正門入口采用“三件套”的形式,即腳門、趟櫳和大門。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大門則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制造。 趟櫳門是一種古老的“防盜門”,是嶺南大屋建築中非常特別的元素。它由三道門構成,分別是屏風門、趟櫳門和大門。其中,趟櫳門是第二道門,形似一個大的…

    趟栊门 2024年9月10日
    730
  • 珠海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開展文旅融合民主監督活動

    中國網11月21日訊11月19日下午,廣東省珠海市政協副主席彭洪帶隊前往高新區開展文旅融合民主監督活動,聽取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高新區唐傢灣文旅融合發展的總體情況和未來規劃的介紹,現場考察山房路唐傢灣鄉思館、粵韻堂、香山悅書齋和八間坊,深入瞭解高新區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發揮政協民主監督職能,推動珠海市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唐傢灣鄉思館,大傢仔細觀摩館內…

    趟栊门 2024年11月22日
    80
  • 跟著地圖逛首店|探索世界從舌尖開始,不出京嘗遍各地美味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隨著品牌首店、特色美味齊聚北京,大千世界完全可以先從舌尖之旅開始。美味的日式拉面、中國的傳統藥膳、香辣過癮的湖南味道、致鮮致精的粵菜茶點……想在舌尖上遊遍世界各地、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也不用辛苦的“特種兵旅遊”,5月26日,新京報聯合高德地圖、選址中國推出“2023北京首店地圖”,在高德地圖中搜索“北京首店地圖”,或打開新京報App,…

    趟栊门 2024年10月8日
    70
  • The 2024 Guangzhou Marathon medals incorporate the elements of gate-crushing, and the player supplies include wife cakes and Wanhua oil.

    The GAC Toyota·2024 Guangzhou Marathon press conference was held on the 28th. This year’s finisher medals and participating clothing styles were announce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

    趟栊门 2024年12月13日
    110
  • 去廣州旅遊,一定要聽的幾個建議

    廣州,一座千年商都,繁華與市井交織,現代與傳統碰撞。 很多人對廣州的印象還停留在“吃在廣州”,但其實,廣州遠不止於此。 如果你打算來廣州旅遊,不妨聽聽我這幾個建議,或許能讓你體驗一個不一樣的廣州。 很多人來廣州,第一站就是廣州塔,也叫小蠻腰。 這座塔確實是廣州的地標,晚上燈光璀璨,非常漂亮。 但說實話,除瞭拍照打卡,意義不大。 登塔的費用不低,而且在上面看到…

    趟栊门 2024年10月24日
    18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email protected]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