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来源:【新甘肃】

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暖锅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臊面

文\\邓明

核心提示

陇原大地,气候多样,其间穿插高原、山地、平川、草原、沙漠、戈壁各种地貌,各民族繁衍生息,耕田放牧,相互影响,形成了大致相同的陇上年俗,但又因地域不同,各地年俗同中有异,别具一格。

过了腊月八,陇上年味就扑面而来,各地民众都开始备年货、大扫除、沐浴理发,忙忙碌碌,游子匆匆忙忙像北归燕,期待着回家团聚的大年夜。腊月二十三祭灶君后,年俗一般延续到元宵节甚至整个正月。其间,穿新衣,品美食,闹社火,敬天地,走亲访友……陇上异彩纷呈的特别年俗,既敦睦了人际关系,也让传统年味更加醇厚。

陇东篇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打春牛

平凉除夕很别致,早餐讲究吃搅团,取全家搅搅和和,亲密一团、和睦相处之意。有些村庄从傍晚到鸡鸣,会在村庙“巡香守夜”。即各家派人,各带清油、香烛、黄表,齐聚村庙,以一炷香为限,每家轮流给油灯续油,焚香化表祭神,祈求保佑全村人口平安,六畜繁育。年夜饭后,晚辈为长辈逐户敬酒祝福,以示尊亲敬长之意。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迎财神

初一拜神敬祖后,陇原均有迎喜神的习俗。然而庆阳人迎喜神,别具一格。先由有见有识、富有威望的长者在村外射箭,用以寻觅喜神位置。弓箭是自制的,竹箭杆上扎一条红绸,长者“嗖”地一箭射出,村民四处寻找,寻到箭杆,所落处就是喜神所在处,于是村民鸣炮焚香祭拜喜神。之后村民鸣鞭放炮吆喝,驱赶耕牛、骡马、毛驴、羊群,向喜神方位奔跑,田野上黄尘飞扬,蹄声嘈杂动地,牲口嘶吼此起彼伏,惊天动地,鸟雀振翅惊飞,野兔狂奔,充满生命的张力。村民驾驶拖拉机、汽车、摩托车,骑着自行车,尾随而行,也为迎喜神。大家认为迎接喜神后,才能六畜平安,家宅喜庆,全年万事如意,喜事频来。有的地方迎喜神后,会拾几根柴草,捡几块“胡墼”(土块)带回家,认为这样可以招财进宝。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万物起始,意味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故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立春对于农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陇东与全国各地一样,立春那天要举行“打春牛”庆典,然而其细节在一些地方具有独特性。

庆阳很多地方会在立春这天迎泥塑土牛回到村落,张灯结彩,击鼓敲锣,以示迎春。立春后,村民们会鞭打土牛,大家纷纷争抢其泥块,置院墙上,或砌入槽枥,以求六畜兴旺,平安吉庆。

灵台有些村落会在立春前一日,由村里有威望的老者召集村民分穿朱衣、黑裳妆成社火队,举行迎春仪式。仪式上,左面列句芒神像,右面置彩纸扎成的“春牛”,村里有司仪引大家向句芒神像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将句芒神、春牛运回村落中心,待“立春”时刻一到,众人会用五色彩纸所制小鞭共打“春牛”,俗称“打春”。民众会争夺“春牛”彩纸,只为春苗生长顺畅,全年时令有和的吉利之兆。

天水陇南篇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跳傩舞

除夕,秦安人有清还借物,各还其家的年俗。秦安很多地方,会和草泥砌补屋里屋外有窟窿的地方,意为堵塞漏洞,聚拢财气,来年事事圆满。家长在给小孩发盘缠钱(压岁钱)的时候,也会给儿媳妇散针线钱(压岁钱)。

天水民众年夜饭,以臊子面、扁食、饺子为主,也有吃搅团的习俗,取“三十日吃搅团,来年有搅然(有钱花)”之意。之后,全家围坐火盆前,续香守岁,亦称“守先人”。讲古今,说笑话,玩纸牌。待到交岁之时,鞭炮大作,大家一起敞开大门迎喜神。

文县人,除夕下午上坟迎祖先回家过年,供奉神位。傍晚合家吃团圆饭。入夜点灯焚香,敬奉神灵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辞岁”,发压岁钱。初一早晨,文县有不开大门的习俗,当地人称为“闭财门”,需早餐后才能敞开大门,给亲属拜年。

礼县除夕会在院中置供桌,四周装饰松枝,设天地神龛和祖宗牌位,敬献祭品。

自明代以来,天水玉泉观就有正月初九朝观为玉皇庆寿的习俗。初八夜间,玉泉观内人潮涌动,各殿堂灯火通明,香烛袅袅,旗幡飘舞,钟磬齐鸣,人们争先恐后地点燃第一炷祈福香烛。

正月初九零时在玉皇殿点燃头炷香,朝观者都必买一束冬青草(吉祥草),佩于胸前,以求消灾免病,祈福吉祥,祈盼日子“四季长青”。

绿水青山,四季常青的文县,春节、元宵节表演一种傩舞,傩舞主要在该县铁楼藏族乡及石鸡坝镇、天池镇等地表演,白马藏族称之“池哥昼”,“池哥”为山神,“昼”为舞蹈。

池哥昼舞队一般由九人组成:四人扮成山神,称为“池哥”;两人扮成“池姆”(菩萨);另两人饰为“池玛”(夫妻);“猴娃子”由十来岁的男孩装扮,满脸涂黑。“池哥”头戴插锦鸡翎的傩面,反穿白羊皮袄,背串铜铃,穿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甩牛尾拂尘,凶猛勇武。“池姆”戴菩萨状傩面,面相丰满,表情和悦,大慈大悲。

从正月十三起,文县各村寨男女老少着盛装,煨燃柏树枝,点燃篝火,敲锣打鼓,鸣放三眼铳,池哥昼舞队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寨民亦跟随欢跳歌唱。之后挨家逐户为之歌舞拜年,主人以咂杆酒、猪头肉款待。其意在驱邪禳灾,祈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人寿年丰。年俗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结束。池哥昼年俗持续千年,以原始古朴独具一格取胜,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

陇中篇

【文化·生活】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

打醋坛

除夕的岷县,很多村落的商店放炮封门,门板上贴红纸,上书“开市大吉”“黄金万两”,寄寓年后生意兴隆。一些村庄竖立秋千,供妇女儿童正月里打秋千嬉戏,直到二月初二拆除。除夕夜,岷县北路民众,会在场上点燃柴草,男女老少欢跃跳火堆,称为“烤联火”“跳火炕”,为驱邪求吉。

除夕午餐、年夜饭前,陇中一些地区,会举行“打醋坛”清宅仪式来迎接灶神爷、财神爷。靖远、皋兰一带民众将烧得通红的“醋坛石”,置入铁勺,倒入醋,吱啦啦作响后,浓烈的醋味四下弥漫,主人持勺遍走屋内、院落,角角落落也不能放过,边走边念叨:“醋坛来了,龌龊快逃!”醋味一扫冬日封闭室内的不洁之气,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最后把醋坛石置于院墙高而干净处。清宅后,鸣放鞭炮,焚香迎接灶神爷和财神爷。

迎完灶神财神后,全家围坐吃年夜团圆饭。陇中很多地方除夕喜吃臊子面,也称为“长寿面”“团圆面”“宽心面”。菜肴讲究十二道,以对应一年十二个月。鸡为大吉祥,吃鸡留鸡头,取留有“吉兆”之意。吃鱼,留鱼头,意为“有余头”。年夜饭要多备一些,有所剩余,初一早上再吃,称为“隔年饭”,寄寓“年年有余”的期盼。

除夕的兰州,大街小巷车少人稀,传统老兰州有院落人家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洒上清水,大门和房门贴春联,门楣贴五颜六色的门钱子,院内各处贴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斗方,贴窗花和微型山水花鸟书法的“窗孔子”。上房八仙桌上,献上盘和供品。桌裙前面挂有长宽各两尺的彩纸供马,供马中央刻有驮元宝的马;两侧各挂一串长钱,长钱就是刻有麻钱与元宝的彩纸条。有的还会在桌上献上用几百麻钱串起的“钱串”,再放置一个熟猪头,猪嘴里衔一枚大铜元以示财源广进。

黄昏,全家在爆竹轰鸣声中从大门外焚香磕头,请出神主(祖牌位),供奉香烛果品,焚香叩首,缅怀列祖,激励儿孙。而妇女则在大门内朝南跪哭,遥祭娘家亲属,“天涯望哭,遂以成俗云”。因为兰州是明初的移民区,自江南等省的移民占兰州人口的十之七八,以至移民除夕怀念故里祖先的风俗一直传承下来,至今兰州农村仍有妇女除夕哭临于门外的习俗,当然已不存在“天涯望哭”的意涵,而是倾泻一年中的艰辛和不顺心。

之后全家老少共进年夜饭,觥筹交错,向长辈敬酒,其乐融融。年夜菜有凉盘、糟肉、水晶肘子、八宝酿饭、四喜丸子、夹沙肉、炸湟鱼、韭黄炒肉、什锦火锅。火锅沸腾,热气氤氲,预示来年日子红火。通常还有一道百合炒肉片,寄寓来年百事合顺的愿望。最后每人吃一碗臊子面,也称长寿面,企盼家人长命百岁。宴后,娃娃们向长辈叩头,长辈则赠压岁钱。娃娃们放炮点花,大人则打牌、围炉、品茗、话旧,共叙天伦之乐。

立春这天,皋兰县很多村落会举行“打春牛”仪式,民众以春饼为午餐,称之“咬春”。春饼为死面薄烙饼,卷上羊角葱段、韭黄炒肉丝、炒豆芽等,咬而食之。其中葱、韭为生菜,以应“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孙思邈《齐人月令》)且葱、韭为辛味菜,亦称五辛盘。而古人的五辛为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芫荽,是日进食,可以发五脏气,辟厉气。兰州人冬食腌菜、白菜等过冬菜,立春日吃新菜,既换口味,又可养生,附带迎春意味。

河西篇

除夕上午,民勤人有清扫庭院的习俗。下午,会在大门、堂屋、厢房、厨房、畜圈皆贴春联,车辆、农具上也会贴春联,骡马毛驴骆驼都会系挂红布条,喜气洋洋。很多人在堂屋悬挂名人所作中堂对联,提升文化氛围。黄昏,在中庭设置天地牌位,悬挂列宗列祖肖像,供献油馓、枣糕以及猪、羊、鸡、兔肉,焚香叩头祭拜。之后,全家按辈分长幼,分坐热炕上,啃大骨头肉,称为“装仓”。然后,上香拜神,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之后,或围火炉聊天,或捂热炕熬夜,称为“熬寿”,寓“天增岁月人增寿”健康长寿之意。

正月初一黎明,民勤男女老少皆穿新衣,端着供盘,出大门,按《宪书》所载喜神方向,献盘敬香祷告,点燃火堆,全家跳跃火堆,并念诵:“东去东成,洗去西应。牛羊满圈,骡马成群。坏人远离,好人相逢。百病消散,五谷丰登。空怀出门,满怀进门。”表达民众美好的切身期盼。此习俗也称为“燎天蓬”。之后进屋,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敬酒奉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然后向亲戚、邻里拜年。家家户户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涵。

敦煌“上九会”,人们会在正月初九赴城内大佛寺玉皇阁,焚香礼拜祈祷,登高远眺党河,演戏三天酬神。人们还常赴寺院道观,还愿布施,郊游,尽情享受天人之乐。

火树银花闹元宵,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河西各地张灯结彩,张掖各街巷张挂牌架纱灯,上绘花鸟、人物故事,男女老少纷纷观灯。各家各户也悬挂灯笼,栽植小松树,枝梢系线缀香点燃,红点如梅盛开,称之为“火树”,又焚柏树枝,散发芬芳氤氲之气,有如傲霜红梅暗香四起,令人顿觉几分春意。

正月十五这天,张掖家家户户喜蒸形似耕牛的白面馍馍,称“面牛”,而高台所蒸“面牛”俗称“牛娃子”,均用以敬神,以祈求风调雨顺,耕田顺利,五谷丰登。

唐代正月十五前后,武威满城四关,竖立彩坊,装置华灯,设立彩灯鳌山,安置纱画佛像,入夜燃放爆竹,吹箫管,火树银花,与日月生辉,笙歌欢腾,民众携老带幼,观赏游乐,享以为太平丰之兆。唐人王棨《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载:元宵道士叶法善携唐明皇腾云驾雾,从长安飞至凉州观灯的传说,但见“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以如昼,清夜荧煌而似春。郡实武威,事同仙境”。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碌一年的人们,借助春节的种种仪式感,放松心身,养精蓄锐,然后奔赴各自工作岗位,精神饱满地奋力工作,期待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3年10月22日
Next 2023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 2024年贴春联:2个最佳时间,3个禁忌 ,老祖宗留下来的忠告不能忘

    #文章首发挑战赛#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多,加之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洗礼,如今还能耳濡目染的更显珍贵。春节,算是一年中最喜庆的一个传统节日。只要是中华儿女,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欢聚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这红红火火的“年味儿”里。 每逢春节,贴春联是必做的一件事情。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祝愿的期…

    门福贴画 2023年12月27日
    4350
  • 除夕 | 福字春聯紅燈籠,紅門裡頭“年味兒”濃

    什麼是“年味”?是“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的除舊佈新;是“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的昂揚自信;也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精神氣象;不同的人對年味有不同的理解…… 春節期間24小時駐勤備戰 是“藍朋友”的過年常態 雖然傢成瞭他們暫時到不瞭的“遠方” 但在消防隊裡的春節 也紅紅火火,多姿多彩 充滿瞭濃濃的“年味兒” 年味 是從一點一滴的佈置開始的…

    门福贴画 2024年8月23日
    30
  •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soon, how should I post the word \”福\” on my home?

    Pasting blessing characters is an important folk activity during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symbolizing good wishes and good luck expectations for the new year. In this festive f…

    门福贴画 2025年1月16日
    20
  • 过年贴福字,不妨贴这个有着多重好寓意的天下第一福。

    新年快到了,家家户户可能都要贴福字,这就是人们到恭王府一定会要去请的一个福字。这是谁写的这个字?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福字特别有兴趣?这个福字称之为叫做天下第一福,是清朝康熙皇帝写的一个福字。这个福字的来历非常特殊,所以人们会非常看重这个字。 传说因为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生病了,病的非常严重,一天不如一天,可是请了御医,各方的大夫来去看病总是效果不好。康熙是一个非常…

    门福贴画 2024年7月18日
    80
  • 绝了!山东一家人花9小时把大门贴满福字,成品亮相惊艳众人

    每逢春节大部分地区都有一项习俗,那就是每家每户都要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在自家门口贴上一副对仗工整的春联以及屋内的房门贴上醒目喜庆的福字,以表示吉祥如意的同时,又增添了过节的氛围。 近日山东潍坊一男子就在某社交平台了一段自家春节贴春联和福字的现场视频意外走红网络,以往大家印象中过年贴福字和春联因为没有数量限制,一般都是象征性贴几个意思一下,然而镜头前这位男子家却…

    门福贴画 2023年10月12日
    6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email protected]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