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世人皆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於1912年退位,滿清王朝從此成為歷史。然而在河北遵化市的馬蘭峪,至今仍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世代守護著清東陵。他們是誰?為何要堅守這片早已沒有皇權的陵寢?更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守陵人靠什麼生活?是否還像清朝時期那樣領取優厚的俸祿?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瞭一位已經守陵數十年的老人,他的一番話令我大為震驚:"我們傢族守陵已經363年瞭,從順治皇帝時期就開始瞭。"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守?為何這些守陵人即便在清朝滅亡後依然不離不棄?

一、清代守陵制度的形成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順治十八年(1661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在臨終前,他下令選址於河北遵化興建陵墓。這座後來被稱為"孝陵"的陵寢,開啟瞭清東陵兩百餘年的營建歷史。

在孝陵修建期間,年幼的康熙帝在大臣們的建議下,專門設立瞭一個管理陵寢的衙門——"護陵官署"。這個機構的設立標志著清代守陵制度的正式確立。當時,朝廷從八旗中精選瞭一批忠誠可靠的子弟擔任守陵人。為確保這些守陵人能夠專心致志地守護陵寢,朝廷還特意在陵區附近劃撥瞭大片土地,供他們耕種自給自足。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清朝的守陵制度借鑒瞭明朝的經驗,但在具體制度設計上更加完善。守陵人被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級別是守陵大臣,通常由親王或郡王擔任,每年可獲得白銀一千三百兩的俸祿;其次是守陵官員,大多由八旗子弟擔任,年俸在三百至五百兩不等;最後是普通守陵人,雖然地位最低,但年俸也有一百兩左右。

在制度設計中,最具特色的是"世襲制"。守陵人的職位可以父子相傳,這不僅確保瞭守陵工作的連續性,也讓守陵人對陵寢產生瞭深厚的感情。每個守陵傢族都會將守陵經驗代代相傳,包括陵區地形、祭祀禮儀、防盜技巧等。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康熙九年(1670年),朝廷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增設瞭"護陵營"。這支專門的軍事力量由八百名精銳士兵組成,分駐在陵區各個重要關卡。他們不僅要防止盜墓賊侵擾,還要維護陵區的治安秩序。

隨著時間推移,守陵人的職責也在不斷擴大。除瞭看守陵寢外,他們還要負責陵區的植樹造林、道路維護、祭祀準備等工作。每逢重大節日,守陵人要按照嚴格的禮儀程序進行清掃、上香、獻供等活動。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在雍正年間,守陵制度進一步完善。朝廷規定,守陵人必須在陵區內建房定居,不得擅自離開。為此,在陵區周圍逐漸形成瞭多個守陵村落。這些村落大多依山而建,既方便守陵人工作,又便於相互聯絡。每個村落都設有專門的議事廳,用於商討守陵事務。

到乾隆時期,清東陵的規模不斷擴大,守陵人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為瞭加強管理,朝廷在原有制度基礎上設立瞭"總護陵官"一職,統籌管理整個陵區的事務。同時,還制定瞭詳細的獎懲制度,以確保守陵人盡職盡責。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二、民國時期守陵人的艱難堅守

1912年2月12日,隨著清帝退位詔書的頒佈,延續瞭268年的清王朝轟然倒塌。然而,在這個劇變的年代,清東陵的守陵人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一年,護陵總管署被迫裁撤,原本由朝廷發放的俸祿全部停發,守陵人的生活陷入瞭前所未有的困境。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當時的北洋政府雖然承認有保護皇陵的責任,但實際上並未撥付任何經費。守陵人隻能靠著祖輩留下的陵地耕種為生。在陵區周邊,他們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有些人甚至不得不外出做工賺錢養傢。但即便如此,大多數守陵人仍然堅持著每日巡查陵區的職責。

192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守陵人陷入瞭更大的危機。一夥武裝土匪趁著夜色潛入孝陵,意圖盜取陵墓中的陪葬品。當時年近七旬的守陵人張德壽發現異常後,立即敲響瞭警鐘。在他的帶領下,附近村落的守陵人迅速集結,與土匪展開瞭激烈的搏鬥。最終,雖然守陵人付出瞭兩人受傷的代價,但成功保護瞭陵墓的安全。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清東陵的形勢更加嚴峻。一些地方軍閥覬覦陵區的珍寶,頻頻派人前來"勘察"。面對這種情況,守陵人們采取瞭輪班制度,晝夜值守各個要道。他們還在陵區周圍設立瞭多個暗哨,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就立即通過敲打竹梆的方式傳遞信息。

1928年,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後,頒佈瞭《清室優待條例》,首次明確瞭對皇陵的保護政策。然而,由於當時政局動蕩,這項政策並未得到有效執行。守陵人仍然需要自己想辦法維持生計。一些年輕的守陵人開始在陵區周邊開設茶館、雜貨鋪,既可以賺取一些收入,又能夠隨時關註陵區的動向。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31年冬天,華北地區遭遇瞭罕見的大旱。陵區周邊的農作物歉收,很多守陵人傢庭陷入瞭饑荒。但即便在這樣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堅持著祖輩傳下來的職責。一位名叫劉長福的守陵人將自傢僅存的一袋糧食分給瞭其他守陵人傢庭,說:"隻要能守住陵寢,餓上幾天也值得。"

1933年,為瞭加強對陵區的保護,當地守陵人自發組織成立瞭"護陵互助會"。這個民間組織除瞭協調守陵事務外,還負責收集整理各傢守陵人的歷史記錄。通過互助會的努力,許多珍貴的守陵文獻得以保存下來。同時,互助會還建立瞭一個簡單的培訓機制,由經驗豐富的老守陵人教授年輕一代各項守陵技能。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艱難時期,一些守陵人傢族之間還保持著通過聯姻來加強守陵隊伍的傳統。據統計,僅在1930年代,陵區內就有十多對年輕人喜結連理,他們的後代也都繼承瞭守陵的職責。這種特殊的婚姻關系不僅維系瞭守陵人之間的團結,也為守陵事業的延續提供瞭重要保障。

三、新中國成立後守陵人的轉變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清東陵的管理方式發生瞭根本性的改變。1950年3月,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正式接管瞭清東陵的管理權。原本分散在各個守陵村落的守陵人被統一編入新成立的清東陵文物管理所。這一舉措使得守陵人的身份從世襲的"陵寢守護者"轉變為國傢正式聘用的文物保護工作者。

1951年春季,清東陵文物管理所開展瞭第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在這次普查中,老一輩守陵人的經驗發揮瞭重要作用。他們不僅熟悉陵區的每一條小路、每一處建築,還掌握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例如,守陵人王德明憑借祖輩相傳的記憶,準確指出瞭乾隆帝陵寢中一處地下暗道的位置,為考古工作提供瞭寶貴線索。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53年,國傢文物局派出專傢組對清東陵進行瞭系統性修繕。在這次大規模的維修工程中,守陵人的工作重心從單純的看守轉向瞭文物保護。他們開始學習現代文物保護技術,掌握基本的修復方法。一些年輕的守陵人還被送往北京參加專業培訓,學習木結構建築維護、石質文物保養等技能。

1956年,清東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年,文物管理所專門成立瞭一個由老守陵人組成的"文物知識咨詢小組"。這些老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憑借多年的守陵經驗,能夠準確判斷陵區建築的損壞程度,為修繕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60年代初期,守陵人的隊伍開始出現新老交替。一些年事已高的守陵人退休後,他們的子女進入文物管理所工作。與父輩不同的是,這些新一代的守陵人大多接受過正規教育,有些甚至具有考古、建築等專業背景。他們將現代科學知識與傳統守陵經驗相結合,推動瞭清東陵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清朝已亡112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守陵人是誰

1972年,清東陵迎來瞭第一批外國參觀團。為瞭適應新的形勢,一些守陵人開始擔任講解員。他們將世代相傳的陵寢知識整理成講解詞,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介紹清東陵的歷史文化。守陵人李忠厚在多年講解工作中,積累瞭大量關於陵寢建築、禮儀制度的資料,後來整理成書,成為研究清代陵寢文化的重要參考。

1978年改革開放後,清東陵的旅遊開發逐步展開。守陵人的工作職責進一步擴大,除瞭文物保護外,還要參與旅遊服務、環境維護等工作。文物管理所設立瞭專門的培訓制度,定期組織守陵人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一些守陵人傢族的年輕一代還考取瞭導遊證,在講解工作中融入瞭更多現代元素。

1980年代末期,清東陵的管理體制進行瞭改革。原來的世襲守陵人制度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但是,由於守陵人傢族對清東陵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經驗,他們的後人仍然構成瞭文物保護隊伍的重要力量。據統計,直到1990年代,清東陵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中,仍有近三分之一來自原守陵人傢族。

四、守陵人的日常工作及其傳統技藝

清東陵守陵人的工作內容繁雜而細致,每日的工作都需要按照嚴格的規程進行。在傳統的守陵制度中,守陵人分為內外兩班。內班負責陵寢建築群內的巡查和維護,外班則負責陵園周邊的警戒和環境維護。

晨曦未露時,守陵人便開始瞭一天的工作。首先是檢查陵寢建築的門窗封條,確認夜間沒有異常情況。隨後,他們要對建築周邊進行打掃,清理落葉和雜物。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暗含多年積累的經驗。例如,清理神道上的落葉時,守陵人會仔細觀察落葉的分佈pattern,如果出現反常現象,可能意味著夜間有人活動的痕跡。

在日常巡查中,守陵人運用獨特的"望聞察"技術。"望"即觀察建築外表的變化,包括墻體開裂、瓦片松動等細微征兆;"聞"是指通過敲擊墻體、柱礎等建築構件,憑借聲音判斷其是否存在內部損壞;"察"則是細致檢查各個死角,特別是容易被忽視的簷角、勾頭等部位。

守陵人還掌握著一套完整的傳統建築維護技藝。在修補墻體時,他們會使用特制的灰漿,這種灰漿的配方是代代相傳的秘方,不僅能夠很好地與原有墻體融合,還具有較強的防水性能。對於木質建築構件,守陵人每年都要進行兩次防腐處理,使用的是用桐油、石灰等材料調配的傳統防腐劑。

在防火工作方面,守陵人發展出瞭一套獨特的預警系統。他們在重要建築周圍種植瞭一些對濕度特別敏感的植物,這些植物的生長狀態可以預示火災隱患。同時,守陵人還會定期檢查避雷針的接地情況,確保其發揮應有的防護作用。

在氣候變化時,守陵人的工作尤為重要。每當雨季來臨,他們要檢查排水系統,疏通各處暗溝。遇到大雨,守陵人會按照祖輩傳下來的方法,用草繩編制成臨時的防洪設施,保護重要建築免受雨水侵襲。冬季,他們則要清掃積雪,防止積雪融化後滲入建築。

守陵人還負責陵區的環境保護工作。他們掌握著獨特的古樹養護技術,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如何修剪枝葉,如何防治樹木病蟲害。對於陵區內的珍稀植物,守陵人會特別關照,記錄其生長情況,並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在文獻記錄方面,守陵人形成瞭一套獨特的工作檔案制度。每天的巡查情況都要詳細記錄,包括天氣變化、建築狀況、修繕工作等內容。這些記錄不僅是工作交接的重要依據,也成為瞭研究清東陵歷史的珍貴資料。

隨著季節更迭,守陵人的工作內容也會相應調整。春季重點是防雨排澇,夏季註重防火防蟲,秋季著重修繕加固,冬季則以防寒保暖為主。每個季節都有專門的工作規程,這些規程經過數代人的實踐和完善,形成瞭一套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

在節慶期間,守陵人還要負責佈置祭祀場地,確保各項儀式能夠按照傳統禮制進行。他們熟知每一件陳設的位置,每一個禮儀的細節,將這些古老的傳統完整地保存瞭下來。這些看似繁瑣的工作,實際上都是清東陵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守陵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清東陵守陵文化的傳承經歷瞭數百年的積累與演變。從乾隆年間開始,守陵人傢族便形成瞭嚴格的傳承制度。每個傢族都會選擇年齡適中、品行端正的子弟作為技藝傳承人,從小培養其對陵寢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1990年,清東陵文物管理所設立瞭"守陵技藝傳習所",將分散在各個守陵傢族中的傳統技藝進行系統化整理。老一輩守陵人王德厚將傢族珍藏的《修繕手札》捐獻給傳習所,這份手札詳細記錄瞭清代以來的建築修繕方法,包括特殊工具的制作、材料的選用標準等重要內容。

1995年,文物管理所開始對守陵人口述歷史進行錄音整理。83歲的老守陵人張世忠講述瞭其傢族四代人守護陵寢的經歷,特別提到瞭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守陵人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文物的事跡。這些口述資料成為瞭研究清東陵歷史的重要檔案。

2000年,清東陵開展瞭"守陵技藝數字化保護工程"。工作人員用現代攝影技術記錄下守陵人的每一個工作細節,從磚瓦修補到木構件保護,都形成瞭完整的影像資料。同時,還采用三維掃描技術,將一些傳統工具的制作方法保存下來。

2005年,守陵文化傳承遇到瞭新的挑戰。年輕一代對傳統工藝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弱,一些獨特的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為此,文物管理所設立瞭"守陵文化傳承獎學金",鼓勵年輕人學習傳統技藝。守陵人李明遠創辦瞭工藝培訓班,將自己掌握的灰漿配制技術傳授給新一代文物保護工作者。

2008年,清東陵開展瞭"守陵文化進校園"活動。老守陵人走進周邊學校,為學生們講述陵寢文化知識。守陵人王傢第五代傳人王建國編寫瞭《清東陵守陵故事》一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青少年介紹守陵文化的歷史傳承。

2010年,清東陵文物管理所與北京建築大學合作,開設瞭"傳統建築保護技藝"課程。一些老守陵人受聘為技藝顧問,將祖輩傳下來的修繕技術與現代建築保護理念相結合。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為守陵文化的傳承開辟瞭新途徑。

2015年,"清東陵守陵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物管理所隨即成立瞭"守陵文化研究中心",系統整理守陵人傢族的歷史檔案、技藝資料和口述記錄。守陵人張傢的第六代傳人張遠志主持編撰瞭《清東陵守陵技藝圖譜》,詳細記錄瞭各類傳統工藝的操作要領。

2018年,清東陵建立瞭"守陵文化展示館",全面展示守陵人的工作生活場景。展館中不僅有傳統工具、修繕材料的實物展示,還原瞭守陵人值守的場景,設置瞭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親身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2020年,守陵文化的傳承進入數字化時代。文物管理所開發瞭"清東陵守陵文化數字檔案庫",將歷代守陵人的工作記錄、技藝傳承等資料進行數字化保存。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瞭守陵技藝的教學課程,方便年輕一代學習傳統工藝。守陵人趙傢的後人趙明陽負責瞭這個項目的技術指導,確保數字化內容準確反映傳統技藝的精髓。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11月21日
Next 2024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 How to install silicone sealing strips on glass doors and windows?

    How to install glass doors and windowsSilicone sealing strip? First of all, when installing sealing strips on glass windows,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pay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门窗封条 2024年12月18日
    20
  • 门窗密封条哪种好?30块钱的完全够用,不止防风还隔音降噪

    想有一个安静的居家环境,外面噪音太大窗户关了跟没关一样。想潇洒锁门走人,却总要折回再次检查窗户关没关。2020年润4月,干燥的冬天早已过去,现在开始进入梅雨季,看完突然而至的暴雨总是担心门窗扛不扛得做这场风雨。 其实,给他们用上密封条不但防水、防尘,还隔音降噪。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 1、 什么是密封条 2、 安装密封条有什么好处 3、 门窗密封条哪种好 什么…

    门窗封条 2023年11月7日
    2190
  • 密封条小百科:这些你还不了解的问题,一篇全解答

    最近百密 B基础建材的后台收到了许多小伙伴的疑问,像是密封条选购要注意什么、密封条种类有什么、密封条安装有什么注意事项……针对这些有关密封条的问题,百密 B基础建材决定出一期密封条小百科,集中解答大家关于密封条的疑惑,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正好关注的吧! 选购密封条要注意什么? 大家在选择密封条的时候,首先要看的就是表面够不够光滑,一般来说,密封性很好的密封条,它…

    门窗封条 2023年11月19日
    430
  • 隔音密封条

    隔音密封条由于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硅胶、PTV、TPE、CR、PVC、聚氨酯等材料制造而成,所以隔音密封条被广泛用于门窗、汽车、船窗、车窗、橱柜、门底、门边、建筑密封行业等领域;隔音密封条的颜色有黑色、棕色、白色、蓝色、灰色;而隔音密封条的型状,有自粘型、卡糟型、O型、D型、U型、Z型、P型、B型、I型、E型、方形、矩形、包覆式等等;或者按需定制…

    门窗封条 2023年11月22日
    10
  • 門窗膠條的選購小技巧

    眾所周知,膠條,是門窗裡的重要部分零件,是裝在玻璃與壓條、玻璃與框扇、框與扇、扇與扇之間等結合部位,像我們的密封性,隔熱隔音等性能,膠條就在其中起瞭重要的作用,更有甚者對門窗的使用壽命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PVC膠條:質量優劣不一,價格也相對較低;市面上的改性膠條常用廢料、代用增塑劑等來填充,因此膠條整體彈性差、易發硬、有刺鼻味,使用壽命短。 硫化三元乙丙橡…

    门窗封条 2024年8月23日
    3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email protected]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